春回大地,萬物復蘇。在蘇州市相城區,廣袤的農田上農機隆隆作響,河塘中魚苗蟹種歡快入水,處處充滿生機。近年來,相城區以數字鄉村建設為機遇,把智慧農業建設作為推進農業現代化的重要抓手,加強統籌協調,加大投入力度,為現代農業轉型升級創新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。
發展農業大數據服務農戶“一鍵直達”
自從手機上安裝了“農務一點通”,黃埭鎮的種植戶朱傳波在閑暇之余會打開手機,查看蟲情監測,瀏覽相關新聞、資訊。“以前信息不通暢,總是靠天吃飯、后知后覺。”朱傳波說,現在只要伸出手指點下手機,就能實時掌握農業動態,關鍵時刻不會“抓瞎”。
朱傳波所用的這一平臺,關聯自相城區智慧農業信息平臺。2017年起,相城積極推動建設農業智慧平臺,依托農業數據為核心支撐,增強了政府、市場、生產之間涉農數據互通共享、可視化分析、監測預警的能力,提升了相城農業綜合政務服務能力和農業信息化、現代化水平。
“過去,農業大數據領域數據源分散龐雜,彼此處于不同的‘孤島’難以聯通。”作為平臺的建設方和維護方,位于相城區的布瑞克(蘇州)農業互聯網股份有限公司,多年致力于通過縣級農業大數據平臺,提供縣域農業大數據應用綜合解決方案。而相城作為這家企業的“落腳地”,也是國內率先嘗試建設縣域農業大數據平臺的地區之一。
農業相關數據“一網打盡”,為暢通農業產業鏈提供幫助:農戶可以通過手機APP、小程序等互聯網方式,獲取種養技術、市場行情、產品銷售、專家培訓;涉農企業通過平臺提供的“決策支持系統”“研究報告”等功能,獲得更科學的決策支持;縣域農業管理部門則可以通過智能終端及時了解涉農產業分布狀態,及時梳理轄區內主要產業基本面,以數據分析精準定位縣域產業發展方向。
農業大數據之網,為相城區農業現代化提供了信息保障。
創新種養技術農業不再“靠天吃飯”
7000平米的智能溫室中,自動化溫控系統、水肥一體化系統等正自動監控室內情況,農業機器人來回穿梭巡檢,農技員姜蓉蓉只需操作電腦,就能開展施肥、打藥、采摘等農業生產活動并對溫室各項條件進行調節。
這座充滿科技感的農業智能溫室,位于相城區漕湖街道倪家灣水之田農業科技園內。智能溫室分為四個生產區,常年種植多個品種的番茄、生菜等。荷蘭PRIVA溫室計算機控制系統,是控制整個溫室內部生長環境的“大腦”。在這里,不僅實現了溫度、濕度的全面監測,還可以實現水肥自動調節,并記錄觀測蔬菜生長情況,智能農業機器人更是可以替代人工完成一系列生產活動。
在水產養殖上,類似的“科幻”生產場景,也在上演。位于陽澄湖畔的蘇州毛氏陽澄湖水產發展有限公司,經過多年發展,構建起了一套完善的智慧漁場生產場景。這套智慧漁業管理系統,既可以通過傳感器、視頻等對養殖區進行24小時水質監控,實現遠程開關增氧設備,或是通過無人機、投餌船等進行農資投喂,并匯總養殖數據,還具備水產品質量安全可追溯功能,水產品銷售時,生成二維碼,記錄整個養殖生產過程。
“科學化養殖可以幫助規避很多生產風險。”毛氏端明偉表示,隨著智能化程度的提升,管理的精準度進一步提高,如今漁場產量和品質有了明顯提升。
近年來,相城區立足農戶種植、養殖新需求,支持農業科技創新,推動加快轉變農業生產方式,生態都市農業發展活力正在不斷增強。
發展農業物聯網生產管理“一盤棋”
三月,相城望亭的油菜花綻放,黃燦燦迎風擺動,宛若花海陣陣。進入旅游季,這條“農文旅”線路吸引越來越多的游客前來“打卡”。
蘇州御亭現代農業產業園自2012年開始規劃建設,秉承“像規劃城市一樣規劃農村、像發展工業一樣發展農業、像經營企業一樣經營農田”的發展理念,農產園整合區域內的大米、蔬菜、生態果林等優質農業資源,以物聯網、云計算技術為依托,以智慧農業為建設重點,全面打造集生產、銷售、管理、觀光為一體的生態化標準化智能化現代農業產業園區。
御亭農產園的建設,是相城加快發展農業物聯網,賦能農業產業轉型升級的典例。隨著物聯網技術的強化應用,在相城,還涌現出陽澄湖現代農業產業園、漕湖現代農業產業園、蘇州黃埭循環農業示范區等一批新型農產園。立足自身特色,農產園圍繞特種水產養殖、設施蔬菜和優質水稻種植等,借助物聯網技術,建成了一系列高效、智慧生產管理系統,有效提高了農業生產自動化、智能化水平。
當前,全區共建成江蘇省“智能農業”園區1個、市級農業物聯網應用型“智慧農業”示范基地5個,涵蓋特色水產、優質水稻、蔬菜瓜果等主導產業,農業信息化覆蓋率達75%。此外,相城為創新創業者搭建優質平臺,引入培育330名新型職業農民,壯大農業人才隊伍,以人才發展帶動技術革新,有力地促進了相城農業提質增效。
在近期發布的相城區“十四五”規劃綱要中,提出要堅持以綠色化、優質化、特色化、品牌化為導向,使相城農業成為既富裕農民,又服務城市居民的現代都市農業。相城將持續推進農業農村智慧化,以多元化信息技術構筑農業新業態,讓鄉村更美、農民更富。
發展農業大數據服務農戶“一鍵直達”
自從手機上安裝了“農務一點通”,黃埭鎮的種植戶朱傳波在閑暇之余會打開手機,查看蟲情監測,瀏覽相關新聞、資訊。“以前信息不通暢,總是靠天吃飯、后知后覺。”朱傳波說,現在只要伸出手指點下手機,就能實時掌握農業動態,關鍵時刻不會“抓瞎”。
朱傳波所用的這一平臺,關聯自相城區智慧農業信息平臺。2017年起,相城積極推動建設農業智慧平臺,依托農業數據為核心支撐,增強了政府、市場、生產之間涉農數據互通共享、可視化分析、監測預警的能力,提升了相城農業綜合政務服務能力和農業信息化、現代化水平。
“過去,農業大數據領域數據源分散龐雜,彼此處于不同的‘孤島’難以聯通。”作為平臺的建設方和維護方,位于相城區的布瑞克(蘇州)農業互聯網股份有限公司,多年致力于通過縣級農業大數據平臺,提供縣域農業大數據應用綜合解決方案。而相城作為這家企業的“落腳地”,也是國內率先嘗試建設縣域農業大數據平臺的地區之一。
農業相關數據“一網打盡”,為暢通農業產業鏈提供幫助:農戶可以通過手機APP、小程序等互聯網方式,獲取種養技術、市場行情、產品銷售、專家培訓;涉農企業通過平臺提供的“決策支持系統”“研究報告”等功能,獲得更科學的決策支持;縣域農業管理部門則可以通過智能終端及時了解涉農產業分布狀態,及時梳理轄區內主要產業基本面,以數據分析精準定位縣域產業發展方向。
農業大數據之網,為相城區農業現代化提供了信息保障。
創新種養技術農業不再“靠天吃飯”
7000平米的智能溫室中,自動化溫控系統、水肥一體化系統等正自動監控室內情況,農業機器人來回穿梭巡檢,農技員姜蓉蓉只需操作電腦,就能開展施肥、打藥、采摘等農業生產活動并對溫室各項條件進行調節。
“科學化養殖可以幫助規避很多生產風險。”毛氏端明偉表示,隨著智能化程度的提升,管理的精準度進一步提高,如今漁場產量和品質有了明顯提升。
近年來,相城區立足農戶種植、養殖新需求,支持農業科技創新,推動加快轉變農業生產方式,生態都市農業發展活力正在不斷增強。
發展農業物聯網生產管理“一盤棋”
三月,相城望亭的油菜花綻放,黃燦燦迎風擺動,宛若花海陣陣。進入旅游季,這條“農文旅”線路吸引越來越多的游客前來“打卡”。
蘇州御亭現代農業產業園自2012年開始規劃建設,秉承“像規劃城市一樣規劃農村、像發展工業一樣發展農業、像經營企業一樣經營農田”的發展理念,農產園整合區域內的大米、蔬菜、生態果林等優質農業資源,以物聯網、云計算技術為依托,以智慧農業為建設重點,全面打造集生產、銷售、管理、觀光為一體的生態化標準化智能化現代農業產業園區。
御亭農產園的建設,是相城加快發展農業物聯網,賦能農業產業轉型升級的典例。隨著物聯網技術的強化應用,在相城,還涌現出陽澄湖現代農業產業園、漕湖現代農業產業園、蘇州黃埭循環農業示范區等一批新型農產園。立足自身特色,農產園圍繞特種水產養殖、設施蔬菜和優質水稻種植等,借助物聯網技術,建成了一系列高效、智慧生產管理系統,有效提高了農業生產自動化、智能化水平。
當前,全區共建成江蘇省“智能農業”園區1個、市級農業物聯網應用型“智慧農業”示范基地5個,涵蓋特色水產、優質水稻、蔬菜瓜果等主導產業,農業信息化覆蓋率達75%。此外,相城為創新創業者搭建優質平臺,引入培育330名新型職業農民,壯大農業人才隊伍,以人才發展帶動技術革新,有力地促進了相城農業提質增效。
在近期發布的相城區“十四五”規劃綱要中,提出要堅持以綠色化、優質化、特色化、品牌化為導向,使相城農業成為既富裕農民,又服務城市居民的現代都市農業。相城將持續推進農業農村智慧化,以多元化信息技術構筑農業新業態,讓鄉村更美、農民更富。
農先鋒網聲明:凡資訊來源注明為其他媒體來源的信息,均為轉載自其他媒體,并不代表本網站贊同其觀點,也不代表本網站對其真實性負責。您若對該文章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質疑,請立即與網站(www.4bboy.top)聯系,本網站將迅速給您回應并做處理。
聯系郵箱:3267146135@qq.com
聯系郵箱:3267146135@qq.com